國際印刷標准如何制定

在ISO/TC130印刷標准化發展論壇上,國際標准化組織印刷技術委員會(ISO/TC130)主席烏韋·白士多和美國印刷貿易協會(NPES)志願顧問大衛·麥克道爾向與會者介紹了ISO/TC130的發展曆史和現狀。

這次ISO/TC130印刷標准化發展論壇上,國際標准化組織印刷技術委員會(ISO/TC130)主席烏韋·白士多和美國印刷貿易協會(NPES)志願顧問大衛·麥克道爾向與會者介紹了ISO/TC130的發展曆史和現狀。

ISO/TC130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下設的第130號技術委員會——印刷技術委員會,主要負責印刷技術領域的國際標准化工作。所負責的領域是從原稿到制成品的過程中有關印刷和圖文技術方面的術語、測試方法和各種規範的標准化活動,其中特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排版、複制、印刷過程、印後加工、所用耗材的適性。

設有9個工作組

ISO/TC130有5個常設的工作小組:術語,印前數據交換,過程控制和相關測量,介質和材料,人機工程及安全。另外,ISO/TC130還和其他領域的技術委員會聯合設立了工作組,協同制定相關的標准,比如與ISO/TC6紙張技術委員會組成聯合工作組,與ISO/TC42攝影技術委員會組成聯合工作組,與國際色彩聯盟ICC組成聯合工作組,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組成聯合工作組。

標准經6個步驟産生

從1989年到2009年這20年間,ISO/TC130重點主要在于對早期的標准進行進一步的研發,包括數字的數據交換、格式標准、印刷的標准、測量的標准以及測試與規定的標准。此外,ISO/TC130的工作還延續到新的領域,和國際色彩聯盟組織共同開發了色彩管理標准,而且還制定了數據直接打樣標准。標准制定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合作的過程。標准的産生有下面6個步驟:新項目提議、工作組草案、委員會草案、國際標准草案、最終國際標志草案、國際標准。

曲折的發展曆史

ISO/TC130注冊成立的日期是1969年,第一次會議于1971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經過較長時間的休會後,第二次會議于1975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第三次會議于1980年在瑞士洛桑召開。1989年,ISO/TC130重新啓動並在德國柏林召開會議,第一次發布正式決議,國際印刷標准化工作進入持續推進的新時代。從那時起,德國標准化協會DIN成爲秘書處的承擔單位,並一直延續至今。迄今爲止,ISO/TC130已經制定並頒布了66項有關印刷技術的國際標准,並正在對19項標准進行制修訂。到目前爲止,ISO/TC130有19個正式成員國(有表決權),20個觀察成員國(無表決權)。
德國和美國貢獻最大

ISO是國際標准化組織,各國標准化組織對國際標准化活動的貢獻率不等,其中德國標准化協會和美國標准化協會的貢獻最大。在印刷領域也是如此,ISO/TC130有9個工作組,其秘書處除了一個未定外,有4個設在美國印刷貿易協會(NPES),有4個設在德國標准化協會(DIN)。這兩個國家的印刷標准化組織也成立較早,ISO/TC130早期的標准多轉自這兩個國家制定的標准。所有美國IT8文件格式標准,大多數美國印刷技術標准委員會(CGATS)標准以及美國國際標准化組織(ANSI)B65安全標准,都被引入到ISO/TC130的標准制定當中。印刷廠關于油墨、紙張以及印刷標准基礎的標准由德國以及早期的ISO/TC130的標准導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