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低碳團體服消費 穿衣新主張

 

美國猶他州的奧斯丁·史密茨踏著滑雪單板從山頂上俯衝下來,“朋友說我姿勢糟糕,但是衣服很酷。”他在博客中寫道,他身上的滑雪服原料是回收的廢可樂瓶。這種面料有個時髦的名字:“ECOCIRCLE(生態輪回)”,由回收的可樂瓶、舊衣物的纖維、天然麻、無毒染料等製作而成。雖然比市面產品貴了一些,環保愛好者奧斯丁還是欣然接受。

綠色壁壘“碳關稅”來襲 團體服企業如何應對

  ECOCIRCLE是一種新型環保面料的名稱。通俗點說,它就是可持續面料。ECOCIRCLE可以像普通織物一樣被裁剪成時尚團體服,然而它的“前生”,卻有可能是舊衣服、廢報紙,甚至可樂瓶。當這種衣服髒了舊了時,穿著者可以把它送回指定回收地點,再次粉碎,製成衣物,如此無限循環往復,一件衣服在輪回中實現永生。其實,這種利用廢品、纖維再造制衣的技術在歐美國家已存在多年。H&M、TopShop等品牌都已經開始在門店的顯著位置擺放回收產品製成的衣物,人們也越來越接受低碳裝的概念。不過,在中國這還是個全新的概念。

  作為率先回應低碳團體服消費的品牌之一,李寧可謂是碳減排的“環保英雄”。最近,它與日本著名的纖維製造商帝人株式會社合作,使用環保的ECOCIRCLE面料推出了全系的環保團體服系列,引起了人們對“衣年輪”與“低碳團體服”的關注。“我身上的衣服就是來自于回收材料,它來自各個國家。”日本帝人纖維株式會社社長龜井范雄介紹說。ECOCIRCLE是日本2002年研製出的一種面料,將回收的聚酯類衣物(制服製品)經過粉碎、化學反應、聚合等步驟製成再生的滌綸纖維面料,美國老牌戶外用品巴塔哥尼亞就使用這種材料。李甯首次把這個概念帶入了中國,開始了新一輪與國際的接軌。

  買件衣服也會增加碳排放?聽起來不可思議,可這就是現實。一般人都不太理解,現在很多團體服都採用天然面料,已經夠環保了,這衣服中的碳排放又從何而來?

  任何一件衣服,從它還是莊稼地裡的棉花、亞麻開始,就會消耗無數資源。它要經過漂白、染色的工藝才能變成紗線、面料,經歷成衣製作、物流和使用後,最終被焚燒、降解,每個生產加工環節都有碳排放發生——就更不用說那些在加工生產中會產生嚴重污染的皮革業和其他服飾類產品了。全球的紡織纖維產量中有接近一半都產自中國,我們的團體制服生產企業在迎接新機遇之前,先得挑起這個重擔——團體服消費的碳排放問題。因為全球都在關注環保,你不重視,就很難保住班服市場的半壁江山
從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將環境問題作為兩國會談的重要議題不難看出,環保將在各個領域勢在必行。別小瞧了衣服的碳排放量,以最常見的純棉和化纖面料的班服計算,我們的衣櫃一年因新添團體服而排放的二氧化碳至少就有1000kg。不信?那我們來算算看。按照每季只買兩件T恤(250g/件)、兩件襯衫(250g/件)、兩件外套(500 g/件)計算,不經任何染色印花處理,純棉團體服的碳排放量總計約為224kg,化纖團體服的碳排放量約為1504kg,一旦你選擇了有顏色和圖案的團體服,再加上皮革、羊毛等團體服,你衣櫃裡每年新添團體服的碳排放量遠不止1000kg。

  與日本帝人株式會社合作後,李甯將舊團體服回收上來(目前這個系統只接收該產品的舊衣),送進工廠,化學分解後,這些團體服將變成新的ECOCIRCLE面料。用此類面料製作的成衣會在標籤上標出“衣年輪”標記,標記越多,代表它再生的次數越多。據龜井范雄介紹,這一過程將使生態圈系統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各降低大約80%。

  在全球穿“舊”的風潮下,首個紡織團體服全球回收標準(GRS)也于近日出台,一個名為管理聯盟證明機構的組織將產品的回收標準分為銅、銀及金標準三級。金標準要求產品包含95%-100%的回收材料,銀標準產品包含70%-95%的回收材料,而銅標準則包含不低於30%的回收材料。經過這一標準認證的衣服將掛上金、銀、銅標誌,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新名詞連結:

  衣年輪:指的是團體服的碳排放指數,用來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週期內的碳排放總量及年均碳排放量。每個衣年輪由半徑不等的多個同心圓相套組成,圓的數量代表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最大圓的總面積代表每件衣服在生命週期內的總碳排放量;圓與圓之間的間距表示每件衣服的年均碳排放量。

  低碳著裝主張:減少購買團體服的頻率、選擇環保面料、選購環保款式、減少洗滌次數、選擇環保洗滌、手洗代替機洗、舊衣翻新、轉贈他人、舊物利用、一衣多穿等。

  低碳裝:按照低碳著裝主張,選擇在原料、面料、設計加工等方面盡可能採取了低碳排放手段的團體服,或採取了低碳排放工藝及購買了相應碳排放補償的團體服企業的團體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